硅基新材料商城
首页 挂牌产品 招标中心
国资委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硅、光产业有望告别“内卷”迎高质量发展
硅云在线 发布时间:2025/9/29 15:37:47

9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召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聚焦稳电价、稳煤价、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等关键议题,与六家中央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这次座谈会的政策导向,对当前面临挑战的有机硅、工业硅和光伏行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预示着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新阶段。

政策定调: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张玉卓在座谈会上强调,要“带头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坚定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竞争路线,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这一表态直指当前有机硅、工业硅和光伏行业存在的深层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产业链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导致部分环节出现供需失衡。在有机硅领域,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使得产品价格持续承压;工业硅作为光伏硅料的基础原料,同样面临价格波动剧烈的困境;而光伏制造端各环节更是陷入同质化竞争泥潭,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削弱。国资委此次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预示着政策导向将从鼓励规模扩张转向支持质量提升,推动企业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

稳电价、稳煤价:破解成本困局

座谈会特别关注的“稳电价、稳煤价”问题,对工业硅和有机硅产业尤为关键。工业硅生产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电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30%-40%。电价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同样,有机硅生产也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性。煤炭价格的稳定,则关系到自备电厂企业的发电成本及整个工业体系的能源成本基础。

国资委推动稳电价、稳煤价的政策取向,有助于为硅基材料产业提供稳定的成本预期,减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扰,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上,而非疲于应对成本波动。

构建产业新生态:从竞争到“竞合”

张玉卓提出“构建竞合并存、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这一理念为有机硅、工业硅和光伏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有机硅领域,企业可望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摆脱初级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在工业硅领域,龙头企业可以携手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共同应对环保压力;在光伏行业,企业则有望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避免重复投入。

这种“竞合”关系的建立,将使企业从单纯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在某些领域合作共赢的伙伴,推动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大企业可聚焦全产业链整合,中型企业可专注细分市场,小企业则致力于特定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形成多层次、互补性的产业架构。

高质量投资引领高价值增长

座谈会提出的“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价值增长”,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有机硅领域,投资重点将从中低端单体生产转向高端硅基新材料开发;在工业硅领域,投资将更注重节能环保和技术升级;在光伏行业,投资将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

特别是张玉卓强调的“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和本质安全提升,加快推进设备更新改造”,正切合了硅产业和光伏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设备更新改造,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还能降低能耗物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风险防控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座谈会还特别强调“着力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健全常态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这对于周期性较强的硅产业和光伏行业尤为重要。健全风险监测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供需变化,避免盲目扩产导致的产能过剩;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防范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

国资委此次座谈会释放的政策信号,为有机硅、工业硅和光伏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政策引导下,相关产业有望逐步摆脱“内卷式”竞争,转向以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对于产业内企业而言,应主动顺应政策导向,加快差异化布局,加强产业链协同,把握产业升级的新机遇。

随着各项政策的细化落实,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将加速形成,为我国硅基材料和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大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关注
  • 硅云头条
  • 行情波动
  • 硅业要闻
在线客服
意见反馈
问卷调查
返回顶部